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土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善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及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材料一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简明扼要的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看法,并加以论述。
3 .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次年,成德、卢龙两镇发生兵变,河北三镇相继叛唐,其他藩镇也陆续恢复割据,“元和中兴”的统一局面遂告终结。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B.牛李两党的激烈交锋
C.外戚宦官的交替干政D.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
4 . 唐代给事中的职责是针对“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由此可见给事中应就职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尚书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6 . 唐玄宗前期,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渐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集中于边疆重镇。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节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     
A.削弱了内地的军事力量
B.保障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C.导致外重内轻局面逐渐凸显
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7 . 唐太宗把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等10道,道没有常设机构和常任官员,由皇帝派出观察使不定期地视察道内各州县行政工作。由此可见,唐代的道是
A.管理各州的行政部门B.直属吏部的地方机构
C.皇帝控制的监察部门D.临时设立的行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汉武帝时张汤出任御史大夫后,“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财用情况﹐一直谈到傍晚,天子也忘记了吃饭。丞相空占相位,天下事情都取决于张汤”。这表明
A.御史大夫的职权有所扩大B.监察机构已兼有行政职能
C.丞相的行政权力被严重削弱D.内朝官员政务决策权增强
2022-04-18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以后,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自此完成了从世族形态到士绅形态的转型。所谓“富贵不过三代”,确实是唐宋之后的景象,是对平民社会的一种另类描述。由此可知
A.科举制推动世族门阀衰落B.唐宋之后平民占社会主导地位
C.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原则D.世族门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0 . 北宋皇帝的指令,不论事情的巨细,原则上都要经过二府,否则不能施行;如果不经二府,直接由内官颁出,承受官署可以“执奏”,亦可加以抵制。这反映的实质是
A.二府已成为北宋的中枢机构B.北宋中央行政遵循一定程序
C.北宋建立严密中央决策系统D.君主专制受决策机构的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