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1 .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内阁宰辅权力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过作用,但更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利于正确决策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发挥辅政功能D.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2023-03-01更新 | 258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D.能有效监察地方官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体现经济繁荣与局限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2023-01-15更新 | 497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资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阐释
A“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B“(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以遣之”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C《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兄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延误
D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A.AB.BC.CD.D
7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2022-12-05更新 | 890次组卷 | 17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9 . 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机构,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明朝在西南设土司,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担任;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央集权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扩大了地方权力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2022-11-28更新 | 55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朝奏折一般为叙事文体,要求文字简练通顺,语义表述清楚,最忌出现“事理不明,句读不清,头绪冗杂,拖沓繁琐”。这一规定(     
A.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B.旨在提升行政效率
C.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D.提高了政务保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