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A.仰韶文化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
2022-08-15更新 | 1657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2 . 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
A.受宗法观念影响B.主要目的是稳固政权
C.加强君权的需要D.实现了选贤任能主张
3 . 《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这表明
A.夏朝已经出现分封制B.夏朝实现了天下为公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夏朝建立了封建制度
2021-09-27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王畿的职官分为四类:文官(分管各类行政事务)、武官(分管征伐、田猎、禁卫、边防等事务)、史官(主管祭祀)和宰(主管王宫内部事务)。这反映出商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
A.神权至上B.官制完备C.家国同构D.政族分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出土的殷墟甲骨刻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有许多封国,如封在雀地的称“侯雀”,封在宋地的称“子宋”,封爵有侯、伯、子、男、任、田、亚、妇等数种。据此可知
A.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史料
B.井田制度和宗法文化在商朝时已经孕育
C.土地分赐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
D.各诸侯的土地不允许私自转让
8 . 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余一人”、“予一人”,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尹”、“多尹”、“司工”,“马”、“多马”、“射”,“巫”、“卜”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9 . 甲骨文中的“秋”是一个与农作物生长到成熟周期关系密切的词。“告秋”则是向神灵报告谷物长势,以求得秋收有成,故不必非要到秋季再告。如甲骨文有云:丙辰卜,贞告秋于祊(古代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甲骨文中关于“告秋”的记载说明了商代
A.凡有政事必问卜B.农事为国之重事
C.向神灵报告收成D.政权植根于农业
10 . 夏朝由大禹立国,后来其子启夺取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启了“家天下”局面。这一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确立分封制B.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C.实行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