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商朝的王畿是“国都不远的地方,由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以外“隶属于商王朝距离遥远的诸侯方国,对王朝所负担的义务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义上的服从”。这主要是因为(     
A.内外服制度弱化商王统治B.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区
C.商朝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商王对诸侯方国没有影响力
2 .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022-11-24更新 | 32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记·夏本纪》曰:“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上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记载。主要说明了(     
A.历史文献不能全信B.历史记载错漏明显
C.对历史事件所持立场不同D.对启夺权方式理解有异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与示意图进行分析,据此可知,当时(     
A.神权至高无上B.皇权唯我独尊
C.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D.承继名分制度尚未定型
6 . 据祭祀坑与甲骨卜辞中的用牲记载,商朝用于各种仪式的牲畜往往少则数头、数十头,多则二三百头,甚至经常准备着上千头牛。这反映了(       
A.商朝与方国间的战争频繁B.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C.商朝时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商代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商代官吏大多是以王室为中心的贵族,他们有的是“旧邦"的首领,而更多的是王室近亲建立的新宗,这些新旧贵族,有的受封在外地建成侯伯之国,有的在王室担任各级官职。这说明商代
A.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B.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僚体系
C.已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利用宗法关系来维护统治
8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谷地。周公此举可印证
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
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
2021-03-18更新 | 78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