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王室与同姓诸侯或同姓诸侯之间的外交辞令中,“父”被用于年龄较低贵族对年龄较长贵族的称呼。战国之后,将“父”与“兄”“老”“师”等词连缀,用于非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是“父”的进一步泛化。这种变化(     
A.体现了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B.表明礼乐制延伸至底层
C.说明社会宗族推进社会变革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团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卿大夫婚礼中存在反马之礼,意即女方家在送女时要留马于夫家,男方对女方不满,可以将女方休掉,被休女子则可乘马回娘家;女方得到男方认可,则将马送还女家。该礼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的阻力较大B.礼乐秩序受到了冲击
C.儒学伦理观根深蒂固D.婚俗受宗法观念影响
2022-04-01更新 | 39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王位世袭制
2022-02-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周有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秦统一后,姓氏不再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有自己的姓氏,且姓与氏之间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这一变化表明
A.姓氏制度影响力消失B.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C.姓氏制度逐渐地瓦解D.国家统一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官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
A.维持了贵族特权局面B.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
C.强化了家国一体观念D.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而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鲁侯伯禽受封建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022-01-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宗法制度虽然植根于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这是因为当对等级性的重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催生出依据政治地位祭祀祖先的诉求,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祭祀规则会被倾向于等级关系的规则所替代。这表明宗法制
A.关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等级B.强调“亲亲”和“尊尊”的统一
C.凸显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D.注重构建家族内部的尊卑关系
9 .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礼记章句》中如此阐述:“宗子之法,殷唯有小宗,而周立大宗。盖周先王以‘亲亲’为政教之本,仁至义尽,其道尚矣。”这反映了西周
A.彻底否定了商代宗法制度B.宗法与政治联系更密切
C.王位继承法比商代合理D.政权机构相比商代完备
10 . 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春节趁农闲祭神祈年、祭祖、纳福、迎春、家族团圆、拜年、贴春联、蒸年糕、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
清明节祭祖扫墓、吃青团、吃馓子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吃绿豆糕、喝雄黄酒
七夕节观天河、祈五谷
中秋节祭祀月神祈求丰收、国家团圆、吃月饼
重阳节敬老、插茱萸、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总分,广为国人熟知。追根溯源,这些节日的形成都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因素。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把传统节日分成三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分类不需要包含以上表格中的所有节日;每个类别下的节日数量不限;每个节日可以重复出现在不同类别)
2021-12-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