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麻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底子的后商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麻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底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日:“此马也。”二世笑日:“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材料三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唐、宋、两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的局限性。
2 . 在西周的金文中,贵族有时称周国为我国、我邦、邦家,更多的时候则仍旧只称家、我家、厥家,王室所设的官职里,冢宰、膳夫之类的官名原本就是家族内负责某种事务的职名,得以任职于王室、公室者,也常自称“克奔走于王家”。材料表明西周
A.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受到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共同支配
C.较多的任用王室成员担任重要职务D.与周边被征服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3 . 战国前,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庖丁、匠石、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只是通称。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说明,战国前
A.姓氏文化非常发达B.姓氏可以区别贵贱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4 . 周代实行“媵嫁制度”,《左传》有“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载,是说如果齐国等异姓诸侯的一位公子娶一位周家姬姓女子的话,他就可能从三个姬姓国家娶来九位夫人,和许多异姓国家结成婚姻关系。据此可推知,这一制度
A.维护了分封制的统治秩序B.违背了分邦建国基本原则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固D.瓦解了西周初年的宗法制
2021-06-07更新 | 70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定位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推动了“家天下”局面的形成B.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
C.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D.强化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6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7 .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有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下列选项中,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①“立嫡之制”是周定天下的主要动力   ②周开始由“诸侯之君”变为“诸侯之长”
③“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分封制        ④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386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佐天子,“王者继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
A.反映了选官标准发生根本性变革B.使得官僚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C.有助于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D.体现周朝加强了对地方管辖
2021-05-02更新 | 88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国家的隆重祭奠,军事上的“帅师者受命”“治兵”“授兵”“献捷”,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盟会,册命的典礼,每月的告朔听政等,都是在宗庙里举行。这说明西周
A.对外战争较为频繁B.宗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重要
C.礼乐制度严密规范D.借助宗庙加强宗族内部团结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诗经·周颂》中的祭文有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丕)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开始出现B.强调血缘关系维护政治联系
C.“家天下”的制度因此形成D.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主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