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
2020-01-17更新 | 330次组卷 | 3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艺术的产生B.邻里关系的和睦
C.多元文化的发展D.宗法观念的形成
2020-01-22更新 | 288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1-08-16更新 | 257次组卷 | 68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2019-04-23更新 | 404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C.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2019-04-27更新 | 384次组卷 | 4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7 . 明朝《虎墩崔氏族谱》中的“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
2018-04-08更新 | 523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禅让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
2019-11-11更新 | 32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这说明
A.清朝初年政府地方控制能力有限
B.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
C.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
D.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
2018-10-15更新 | 496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