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7 道试题
1 . 宗法制度不仅存在于夏、商、周时期,也被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及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成为一种民族的潜意识而代代相传。这一“潜意识”是指(     
A.等级观念B.敬天保民C.分封理念D.礼乐意识
2 .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史书编写体例方面取得巨大进步B.体现北民南迁后的民族交融现象
C.谱牒之学与选官制变革密切相关D.人物传记编纂体现人口户籍变化
2022-12-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意在消弭贵族间矛盾B.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4 . 周代实行“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的“族坟墓”制度。统治者及贵族死后葬在“公墓”中,根据等级和血缘关系进行族葬;平民死后葬在“邦墓”中,由“墓大夫”根据血缘关系进行族葬。这反映了周代(     
A.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B.丧葬礼制维护宗法血缘
C.以礼治国重视丧葬祭祀D.贵族平民藩篱已被打破
5 . 影响中国家族制度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儒家理论B.科举制度C.小农经济D.血缘关系
2022-1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等级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7 . 先秦王位的传承途径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并不是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史书记载,西周建立以后,宋、鲁、吴等诸侯国除了父死子继之外也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甚至有“一继一及,鲁之常也”的说法。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诸侯王国破坏宗法体制B.传统观念影响政局变迁
C.异姓诸侯沿袭殷商旧制D.边疆封国恪守分封制度
8 . 福建土楼的结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对这种建筑布局产生影响的古代制度是(     
A.宗法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
9 . 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称为“一个以周氏宗族为核心、以姬姓异氏宗族为主干、以异姓异氏宗族为辅翼的宗族群”。这反映了西周(     
A.宗法划分代替地域划分B.政治主体是姬姓宗族统治
C.宗法等级秩序日益森严D.宗族观念影响着分封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022-11-12更新 | 232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