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2019-04-23更新 | 40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2019-01-30更新 | 671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杨宽著的《战国史》在论及西周的官吏情况时说:“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依据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与材料有关的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世官制
③九品中正制
④宗法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2018-10-1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某些省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有两千多万人面临择偶难题。从源头考虑,上述观念的形成当首推(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
A.强化了天子权力
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
2018-04-03更新 | 53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从题干材料中不能够直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当时正处于周朝统治时期
B.此时期分封制的作用明显
C.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D.分封制具备制度性的保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概况
   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
   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无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
   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
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
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这说明
A.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B.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C.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D.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10 . 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
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