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5 道试题
1 . 据《汉书》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好为民兴利”使“百姓归之,户口增倍”,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法制度是执政基础B.官民共同的政治诉求
C.爱民是官吏考核标准D.家国同构的政治影响
2022-01-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以下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
C.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时期,“姓”代表大宗,而“氏”则指小宗。到了战国末年,人们逐渐将姓氏结合在一起使用,表示一个人的出身。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小农经济的发展
C.血缘纽带的割裂D.贵族政治的异变
4 . 在西周社会伦理中,宗族成员间只论宗子与普通族人的关系,普通族人“虽富贵,不敢以富贵入宗子之家”。表现在丧葬制度中,大宗死亡,族人即使无“五服”之亲,也须为之“齐衰三月”。这说明西周
A.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依据丧葬制度建立统治秩序
C.通过丧葬制度巩固了分封制D.依据血缘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022-01-2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继嗣”是周代重要的子嗣观念,也是周代家庭赋予其子重要的责任。“周文王生百子”被认为是祥瑞之兆,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下图为清代冷枚的《百子图》。“百子呈祥”的文化因子

①与宗法观念密切相关②阻碍社会生产力进步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④有特殊的民族性愿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2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以“血缘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加系统的制度,确立了西周分封的内在依据。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2-01-2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早期的王位继承问题上,商朝经历了由兄终弟及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由最初立子以贤向克商以后立嫡以长转变,这样的转变有助于
A.进一步强化王权的地位B.产生最为贤明的继承者
C.维护政权的稳固和有序D.家天下观念进一步强化
2022-01-19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新唐书狄仁杰传》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褂(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迎庐陵王于房州,还尔太子。”这反映出
A.男尊女卑根深蒂固B.家庭等级观念浓厚
C.宗法观念影响深远D.官僚体制渐趋完善
9 . 商王仲丁去世后,商朝连续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导致王朝衰落。而周朝在王位继承方面却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礼乐制C.宗法制D.井田制
10 . 中国古代社会,同姓同宗的村落遍地皆是。烟火相连,比屋而居,虽家与家分炊,但统一血缘合成了巨大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形成,根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禅让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