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位世袭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
A.受宗法观念影响B.主要目的是稳固政权
C.加强君权的需要D.实现了选贤任能主张
2 .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
A.历史的倒退B.社会的进步
C.阶级斗争的产物D.国家产生的标志
3 . 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
A.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B.民主传统是启和伯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C.伯益的权位最终是被夏启所取代
D.启取代伯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
2021-12-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
A.公元前20世纪上半叶B.公元前2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2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
2021-10-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黄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B.《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高
C.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9 . 《三字经》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礼乐制
2020-10-17更新 | 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019-06-08更新 | 15465次组卷 | 16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