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8 道试题
1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2 .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使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4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此后,晋国、楚国都组织过类似的会盟。这说明(     
A.宗法制完全崩溃B.会盟能消除战争
C.周王依附齐桓公D.分封制逐渐瓦解
5 . 《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
6 . 如图是西周早期青铜斧,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上铸铭文“康侯”(周武王同母弟姬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同姓贵族是西周分封的对象B.青铜斧体现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C.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礼乐制度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7 . 《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优先考虑血缘宗亲关系B.褒奖创建西周的功臣
C.尊崇远古文明的开拓者D.安抚夏商王室的后裔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如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铭文大意:贵族克因尽忠职守,受周王表彰,赐封土地和人口。克感恩铸宝器,世代铭记。
A.商周牧野之战B.西周分封世袭C.春秋礼崩乐坏D.战国军功授爵
2022-06-0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9 . 西周初年共有两次大分封:一是武王伐纣胜利后,武王主持的分封;一是周公东征平叛后,周公主持的分封。下列西周的封国,由周公主持所封的是
A.鲁国B.燕国C.宋国D.齐国
2022-05-28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10 . 西周灭商,通过“封建”以保存各地的氏族统治,与这些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力、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血缘与地缘的整合。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原因是
A.广土众民的现实需求B.宗族内部的矛盾调和
C.对氏族势力安抚羁縻D.确立森严的等级秩序
2022-05-27更新 | 66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