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B.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2020-06-20更新 | 46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创新班)试题
2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7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连、淮、宿)高三元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3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认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创制”主要指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
②西周政治以血缘为纽带,保留贵族色彩
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19高三上·北京西城·期中
4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改国名为晋。春秋早期,晋国是北方强国,其国君晋文公名列“春秋五霸”之一。春秋后期,晋国的权力逐渐被几家大夫掌握。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对此,北宋史家司马光认为:君臣名分就像天尊地卑那样不可改变,名分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而周王对三家分晋之事非但不加惩罚,反而予以正式承认,是自坏纲纪,最终导致周朝的衰亡。


(1)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清朝后期,有关施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指出,英国长期没有内忧外患,是世界头号强国,而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则土崩瓦解,正显示了政治制度的优劣。中国应以英国为学习对象。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浪潮中,康有为指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他还向光绪帝上《日本变政考》等书籍,坚定后者变法的决心。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的立宪派认为这场战争是立宪、专制两种政治制度的竞争,日胜俄败的结果充分说明立宪制度优于专制制度,所以日本才会以小克大,以亚挫欧。从而在国内掀起了新的立宪运动的浪潮。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各阶段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共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18-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
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
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
2019-10-21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史记》载:“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左传》载(鲁)庄公十八年:“楚子克权,使斗缗尹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强国吞并弱国,大抵以弱国之地为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
③是当时诸侯纷争的缩影
④当时秦基本实现了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钱穆论述的“封建政治”解读正确的是
①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
②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实行郡县制
③带有深厚的贵族政治的特征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 下图是西周重要分封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直接控制所有封国
B.西周王朝很难具有真正的统治力
C.西周分封制实现了文化一统
D.同姓封国远离王朝政治中心

9 . 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三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2)材料二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10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1至图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