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据《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礼乐制度的破坏B.井田制度的瓦解C.分封制度的崩溃D.诸侯势力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学思想产生影响
D.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2018-03-05更新 | 557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宁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建国之初,伯禽至封国鲁,变其俗,革其礼,坚持以周礼治国,逐渐使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成为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使
A.西周影响不断扩大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D.民族矛盾得到解决
2018-03-02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
A.
B.
C.曹魏
D.北宋
6 . 春秋时期,诸侯国地方制度实行县郡制;到了战国时期,则变成了郡县制。这种变化实质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大转型。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7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8 . 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
D.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
2017-10-05更新 | 2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历史试题
10 . 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直接臣属于他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
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017-05-02更新 | 3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