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678次组卷 | 18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C.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2019-01-30更新 | 20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抚州临川区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3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019-01-30更新 | 504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
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
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018-11-24更新 | 428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西周夷王时,纪侯在周王前进谗言,致使齐哀公被烹杀。传九世之后,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出兵灭了纪国,为齐哀公报了仇。这反映出
A.西周中央集权的加强
B.西周奴隶制统治衰落
C.春秋时分封制被破坏
D.春秋时出现诸侯争霸
6 . “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2018-08-23更新 | 46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二下期中联考历史卷
8 . 《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问鼎中原
B.春秋鼎盛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
9 . 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B.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C.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D.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2018-04-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10 . 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等级秩序B.巩固了西周统治
C.扩大了地方权力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