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考古学家在考察西周时期长江流域楚文化时发现,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一致的礼乐文化因素,如青铜礼乐器、相似的墓葬制度,以及基本相同的文字系统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完全相同
B.分封制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
D.西周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2 . 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B.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2019-09-05更新 | 308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战国七雄局面形成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材料二   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材料三   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


(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

5 .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行省制
6 .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2019-05-14更新 | 13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
8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以下能反映出这一特点的是
A.家国一体
B.地方分权
C.中央集权
D.贵族政治
9 .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2019-04-22更新 | 194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年-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