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成书于战国的《职方氏》将战国时七雄的疆域整合起来,划天下为九州,又将九州与中央的关系按照距离京畿远近划分为九个等级,称九服,并将其假托为西周制度,编人《周礼·职方氏》。这种划分方式
A.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B.体现出朴素的“大一统"思想
C.标志着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D.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2 .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亦是天下最大的宗子。在周人的观念里,君统与宗统合而为一,再加上天子头上的天命光环,周天子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王”之权威。这一权威()
A.构建了中央集权体制B.依托于宗法分封秩序
C.适应了阶级分化需要D.催生了官僚政治雏形
3 . 在商代,各方国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并不为商王所拥有,商王要想征召方国臣民必须通过方伯。西周分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受(授)民受(授)疆土”,这就打破了诸侯、贵族所有不为商王所有的局限,使得诸侯之臣也成了周王之臣。这表明,分封制的推行
A.瓦解了诸侯国的宗法秩序B.扩大了周天子统治权威
C.强化了对各级贵族的监察D.拓展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4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根据材料可知周代分封制
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
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2021-09-15更新 | 30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字在甲骨文中从“(或)”,含义为干戈之地,后引申为部落;在金文中写作“”“”,含义为王的领地或诸侯封地。“国”字含义的发展表明
A.文字书写逐渐规范B.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
C.王权逐步得到加强D.西周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6 . 周初分封造就了受封诸国“强烈的‘自群(自己是个群体)’意识”,各诸侯国纷纷以“诸夏”或“诸华”的整体名义,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宣示自称。这说明,周初分封
A.巩固了周天子共主地位B.促进了政治文化的认同
C.激化了各民族间的矛盾D.加强了受封诸国的团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B.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
8 . 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
A.推动了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B.使周疆域内各民族形成同源共族观念
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日益完善D.有利于实现周天子对天下的垂直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极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B.宗法制度被破坏
C.贵族政治彻底瓦解D.分封制度受冲击
2021-02-19更新 | 797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有何关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29更新 | 256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