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2 . 在谈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时,有人认为:仅有天然的父子关系或嫡长子继承关系,并不能构成宗法制。这一观点
A.错误,因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错误,因为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C.正确,因为宗法制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制度
D.正确,因为宗法制并不十分看重血缘关系
2021-12-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制尽管以血缘亲疏关系为基础,但随着被嫡长子排除于王位继承圈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也使子族与母族之间的血缘纽带日益松弛。其意在说明,周代分封
A.加剧了统治者内部矛盾B.阻碍了宗法体制的推广
C.导致了宗族力量的分化D.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
4 . 西周在分封的过程中,西周四周分布着山戎、鬼方、羌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经常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抵御外侮巩固边防
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
5 . 先秦史专家晁福林认为,西周的政治体制固然把周王架到无与匹敌的“天下共主”的最高位置,但也让他不与基层社会权力发生关系。周王所拥有的社会最高权力便层层消弭于权力的层次结构之中。这表明西周的政治体制
A.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注重政治权力上下贯通D.存在着治理国家的隐患
2021-11-18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7 . 西周时,“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即在分封制诸侯、卿大夫有助祭的义务,并通过助祭活动接受上一级君主的政命或政事。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分封制利于加强各级政权的隶属关系
C.国家权力依血缘关系建构D.宗法观念渗透到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关于分材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一直未间断。唐中期柳亲元作《封建论》对分封制进行了理性而有力的批驳。柳宗元提出“制”和“政”的概念,认为秦灭亡于人怨沸腾的基政,而非郡县这种制度形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周走向天亡是因为诸侯“无君君之心”,而秦“有被人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长期以来关于秦朝速亡在于不与诸侯共享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和国家权力的集中。

柳宗元还质疑分封制之下”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样即使“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尽管秦始皇废分封、立那县是出于个人自私的打算。是“私其一已之成”,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却是“公天下之端”。针对分封制的维护者仍鼓吹其是“圣人之制”,柳宗元通过对国家的形成的推演,论证了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摘编自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

材料二 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制衡机制。我国历史上的权力制衡思想和实践体现出中国特色,主要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君权制衡。各项重要决策的处理,呈现出一定的“集议”特色,构成制衡君权的某种制度程序。第二,地方权力制衡。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命,既职责明确、考核严格,又采取行政、军事与监察三者权力分离,以制衡地方官吏权力的扩X,同时还以不断增加行政层级的形式,遏止地方权重倾向。第三,官僚权力制衡。…对中央到地方,对各级官吏的权力划分,行政问责、考核、审计、监督监察上,规X日益细密,以防止权力滥用。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枊宗元关于郡县制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以政治制度为例,说明古代史上“权力制衡与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
2021-11-11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有利于强化君臣政治隶属关系
B.使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控制权
C.使君臣宗法关系更为清晰明确
D.推动了周王朝疆域的不断拓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代居民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一些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境内原先生活着的蛮夷戎狄部落不再被华夏人视为异族,他们也自认为是华夏的一部分。这反映了周代的分封
A.增强了文化认同意识B.完成了华夏各民族的融合
C.遏制了分裂割据局面D.形成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