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
2022-05-21更新 | 123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021-11-09更新 | 21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4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室)A.三哥(20岁,弱智)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C.大哥(25岁,聪慧)
妾二(侧室)D.二哥(22岁,优秀)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宗法制度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后来演变成以区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为小宗。据此判断,先秦时期的宗法制
①源于最初国家形成时期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④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7-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施展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中概括了中国四次重要的“转变”:“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清末古今之变”,下列属于“商周之变”中西周出现的新制度的是
①宗法制②封建子弟之制③立嫡立长之制④官僚政治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④
7 . 西周初期,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统治阶级内部确立了“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其根本目的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B.消弭商朝政治的影响
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D.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了
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2020-01-02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兼备了政治权力和血亲道德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宗族内部的等级系列和国家的行政系列合而为一,族权与君权结合,同族亲友辈分上的天然差别转化为政治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辈分,不同阶层又出于共同的血缘,使大家在共同的祖先神灵面前团结起来。据此并结合所学,下列有关宗法制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唯一的大宗B.宗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治的垂直管理
C.祭祀共同的祖先成为维系政治稳定的首要前提D.以血缘关系亲疏明确宗法等级,维护政治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