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事情处理结束以后,行省也随之取消。到了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这反映出行省(     
A.权力不断扩大与中央分庭抗衡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双重特点
C.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D.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     
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
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縻统治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2023-05-08更新 | 1342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体国经野

材料一   《史记·夏本纪》写道:“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董作宾认为,殷墟卜辞中的侯、伯、子、男诸称谓在殷商时期皆可为诸侯的爵称,商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封制度,这与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度是相同的。

材料二   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蘖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

——摘编自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

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路,这虽然容易造成管理的复杂和混乱,但是不容易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宋代地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防弊”与“分权”的原则,使宋代的地方政府虽是三级制,但没有造成东汉末、唐后期地方割据的情况。

——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辨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分封”概念的不同。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角度,分析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藩镇的异同。
4 . 下表中文学家所任官职反映出宋朝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姓 名曾任官职职权范围
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
晏 殊枢密使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枢密副使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文官掌部分兵权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节度使变为虚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了许多汉代简牍和封泥,如图是其中一枚封泥,上面文字为“滇国相印”。该文物能证明(       

“滇国相印”封泥
①汉朝加强“河西四郡”管辖             ②史籍记载的古滇国确实存在
③中原制度文化影响云南地区             ④汉代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国家治理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八荒争凑万国成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北宋的陆路交通网络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以开封为中心的滑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开封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行业门类多达二十多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泞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

——摘编自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并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进行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论述北宋建都开封的利弊。
7 . 许衡上书忽必烈说:“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蒙元采取的统治措施中与其意见相符的有(     
①建立年号,建元中统,兴建大都
②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③实行对不同民族差别对待的“四等人制”
④皇室改汉姓,仿照汉族确定门阀等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8 . 黄帝传说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源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孔子曰:“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大戴礼记五帝德》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庄子大宗师篇》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商君书画策》


(1)阅读材料一,比较诸子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汾阴巫锦掘地获一古鼎,群臣以“太帝兴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相贺。公孙卿认定武帝所获之鼎即黄帝之鼎,视该鼎为天子“受命而帝”的天降祥瑞。武帝遂供鼎于帝廷。元封元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

——摘编自邓乐群《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张茂泽《黄帝与黄帝祭祀》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崇黄帝的目的。
2022-03-29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国家统一和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地 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

材料二   (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伎(技)艺有 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 以当百。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支, 致治于未乱故也。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 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

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 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元]脱脱等《宋史·兵志》     

材料四

创办企业心愿口号善举
1873 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
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机器缫 丝厂。

“ 还哺祖 国”
开米铺和药铺,赈济贫民、赠
医送药;办义学教育农家子 弟;捐巨资兴修水利工程、道 路等
1898 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
大生纱厂,厂名取自《周易》“天 地之大德曰生”,是中国近代著 名的民族资本企业。
“ 实业救
国”“制造 之业,莫重 于钢铁”

创办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 学校,兴建博物苑、剧院、公园 等公共设施等。

材料五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 年 5 月 1 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 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 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及其影响。
(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
(3)请任选表中一位实业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其家国情怀。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纲领”制定的目的和背景。
10 . 学者马孟龙指出:“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真正形成和得以稳固的伟大时代。从春秋时期的民族大家庭初步形成,到此时的真正形成,时间之流又淌过了七八百年,这时的‘中国’已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以至粤江地区十分广袤的地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伟大时代”的是
A.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再次实现统一B.华夏认同的观念开始产生
C.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D.始设管辖西域的军政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