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国家统一和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地 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

材料二   (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伎(技)艺有 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 以当百。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支, 致治于未乱故也。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 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

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 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元]脱脱等《宋史·兵志》     

材料四

创办企业心愿口号善举
1873 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
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机器缫 丝厂。

“ 还哺祖 国”
开米铺和药铺,赈济贫民、赠
医送药;办义学教育农家子 弟;捐巨资兴修水利工程、道 路等
1898 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
大生纱厂,厂名取自《周易》“天 地之大德曰生”,是中国近代著 名的民族资本企业。
“ 实业救
国”“制造 之业,莫重 于钢铁”

创办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 学校,兴建博物苑、剧院、公园 等公共设施等。

材料五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 年 5 月 1 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 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 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及其影响。
(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
(3)请任选表中一位实业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其家国情怀。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纲领”制定的目的和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因大力强化征调体系开拓工商业财源,整顿两税收入,财政汲取能力较唐代大为提高。尽管北宋实行募兵制,财政支出远超唐代,但仍得以较好地维持了军费、官俸等财政支出,保障了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行。同时,北宋以更为周密和积极的财政举措在社会治理方面建立了多项新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之相伴的是地方财政压力和民众赋税负担不断加重。在北宋前期,军队和官僚数量尚未膨胀,财政征收及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收夺尚不严苛。但北宋后期,收夺地方财权的手段-无额上供钱、经制钱及各种封桩钱花样迭出,地方财政日陷窘境。这种趋势从北宋后期到南宋不断加重,最终虽不至于如朱熹所说路州都明谕下级“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但地方财力的确在不断弱化。

——摘编自黄纯艳《北宋财政能力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统一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这次统一财经工作,主要是在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的管理等方面将过去一些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统一财经的主要内容为:在财政收支方面,实行统收统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在商业贸易方面,规定各地国有贸易机关及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物资调动,使其均由中央贸易部统一指挥;在工业方面,将国家所有企业,按重要程度及规模大小,分三种办法管理;在金融方面,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调度总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除对外汇实行统一管理外,还对所属分支机构及其他国家专业银行的存贷负有指导监督责任。19515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管理职权的决定》及《关于1951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国营工业生产建设的决定》等文件,重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权限。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财政体制与新中国初期财政体制的异同,并说明新中国初期财政体制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因此其统治政策必然趋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当内乱或外部侵略爆发时,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下放一定的权力于地方政府平定内乱或外侵以维持王朝的生存。然而权力的下移又有可能带来地方分权的过重,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王朝的崩溃。于是新的统治者接受前代教训,致力于追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但其选择的结果仍然是跳不出高度中央集权的藩篱。因此,我们看到,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往复摆动,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地方权力在宋元以后则基本丧失殆尽,因此自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但这样一来,地方长官因无权力,大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消极推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无权,还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经济与区域文明的发展进步。例如,宋代以后朝廷尽收地方之财,地方政府无以为计,不仅无力举办公益事业,诸如兴水利、办学校、恤灾荒,甚至连官俸有时也不能自给,结果自然阻滞了地方的正常发展。而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国家或地方积贫积弱,从而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元明清三代中央地方关系与宋代一脉相承,宋一亡于女真,再亡于蒙元,明亡于满清,而清几乎亡于东西列强。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制度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表:

时间措施
119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98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
118废除半两钱,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名称相符
开征车船税和缗钱税,称作“算车船”“算缗钱”
重申不允许商人占有土地的政策
113取消郡国铸币权,货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推行的财政改革措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王朝,表现出了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秦始皇在兼并东方六国后,一方面北击匈奴,一方面用兵岭南,使其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眺、晃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现了空前的疆域一统。秦始皇在都城咸阳附近营建了许多宫殿,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这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就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为了巩固统一,结束六国异制的局面,秦始皇还“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了一套新的政府机构。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广泛地推行郡县制,将地方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下。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摘编自范晓剑、冀列《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材料二 汉武帝时,封建社会正处在上升阶段,汉武帝坚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线,为集权国家的稳固、疆域的扩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过程中,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周边地区和国外不断传播。中国的铸铁技术、打井技术、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均传至大宛等西域国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由于各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彼此之间共同性增加,差别缩小。各族人民制造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所以,史学家范文澜说汉武帝“为现代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他使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一流强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摘编自孙睿紫《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嬴政“大一统”观念在帝国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意义。
2022-06-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与开发肇始于秦。秦惠文王赢驷灭蜀后,就以蜀为基地,开始经营西南夷。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发西南夷。除了开发交通以外,秦王朝还在西南夷部分地区设立了郡县,“诸此国颇置吏焉”,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经过26年的锐意经营,汉武帝在广大西南夷地区先后建立了十七个郡,对当地的治理是通过部族长实行间接统治,即所谓“羁縻之治”。汉代这些富于开创性的民族治理方略,不仅推动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加强汉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龚德全《秦汉时期“西南夷”社会的历史状况及其开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攻占巴蜀,一方面,使得巴蜀地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赶上并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它也使得奏从此有了一个地大物博经济富饶的大后方。故司马迁说:“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在巴蜀故地共设置了巴、汉中、蜀郡,共3l县。秦治巴蜀,政策多为新创,秦后来一统六国,多借鉴这些政策,以后历代政府统治巴蜀,亦往往蹈袭。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

材料二 北宋时期沿用中国古代“山川形便”的惯例划分行政区,“四川”便得名于宋朝四路;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其范围包括今四川大部及秦岭、汉中平原等地。元代沿其游牧民族分置部落的习惯,实行行省制。元代行省幅员过于辽阔,为防止分裂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牙相错的原则来划分省地界、元朝把秦岭、汉中等地划给了陕西行省,陕西越过秦岭管辖汉中。四川行省成四寒之国,其北面屏障秦岭业已撤去,难于养成长期割据的气候。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池理十六讲》等

材料三 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据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在蜀地区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秦国加强对这一地区治理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朝相比,元朝四川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并分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原因。
(3)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和“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对后世的启示。
8 . 郴州是历代郡、军路、府、署、市治所,地居要冲,山川秀丽,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郴州属楚地,楚设苍梧郡。秦代,置郴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桂阳郡。西晋建兴三年(315年),分设桂阳郡、平阳郡。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又析桂阳郡地置卢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统为郴州。后,时称桂阳郡,时称郴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称郴州桂阳郡。贞元二十年(804年),始置桂阳监。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郴州改称敦州。后汉乾祜三年(950年),复称郴州。宋,为郴州军、桂阳军。元,为郴州路、桂阳路。明、清时,为郴州、桂阳州。民国26年(1937年)和29年(1940年),为湖南省第八和第三行政督察区。

——摘编自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郴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乡镇简志.郴州市卷》

材料二   194911月,郴县专区成立,辖县为民国时的10县。次年,郴县专区更名郴州专区。1952年,郴州、零陵、衡阳三专区合为湘南行政区,驻衡阳办公。1954年,该行政区撤销,改设衡阳、郴县两专区,郴县专区增辖耒阳、安仁、新田、酃县(今炎陵县)4县。1958年,郴县城关镇改为郴县郴州市,专区驻郴州市。19593月,郴县专区改名郴州专区,开始频繁变动。资兴并入郴县,临武并入宜章,新田并入桂阳,蓝山、嘉禾合为蓝嘉,汝城、桂东合为汝桂。1962年,因诸种困难和矛盾,合并的县又分开。1963年,郴州市改为郴县郴州镇(县级)。1977年底,郴县郴州镇恢复为郴州市。

——摘编自郴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郴州市志19892005>第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因素,并分析其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以来影响郴州地区行政区划变动的因素。
2021-10-29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朝代组织机构       
明朝A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票拟权
清朝B是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天爵(1294-1352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其父亲以吏起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苏天爵自幼博览群书,史学、文学功底深厚。1331年,苏天爵首次任监察官,奉命到湖北道虑囚,重新审查狱中囚犯的罪状。他行程数千里,复审狱囚达数百人之多,经过他的认真复查,数百起错案、冤案得以纠正。1332年,苏天爵任中央御史台监察御史。他上疏奏章多达45本,直陈官场淫靡之气和腐败现象,弹劾罢免了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5个贪赃枉法的昏官庸吏。在此期间,苏天爵还选拔任用了109名品学兼优的人,但并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和其他亲属谋取官职。苏天爵曾先后两次出任肃政廉访使,经过他的努力,安徽、山东一带社会稳定,“宪纲大振,一道肃然”。苏天爵因其为官清廉,秉公执法而被称为“包公第二”“元代青天”。

——摘编自杨慧玲《苏天爵:“元代包公”青史留名》


(1)简述苏天爵政绩斐然的条件。
(2)简评苏天爵的政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