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疆域辽阔的帝国,观察以下疆域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与唐朝前期相比,元朝疆域主要有哪些变化?
(2)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采取了哪些地方管理制度?
(3)你认为元朝哪一项地方管理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请简述你的理由。
2021-11-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时代的特征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请将下列左侧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与右侧的主要特征相对应(用序号表示)。
时期
(1)夏朝
(2)商朝
(3)西周
(4)东周
(5)秦朝
(6)西汉
(7)东汉
(8)唐朝
(9)宋朝
(10)元朝
特征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B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C开放与繁荣的盛世
D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F从部落到国家
G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H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I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J多民族政权并立

2021-11-15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材料一 左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墓)中出土帛画《非衣图》的一部分。该部分描绘的是“天界”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周围有目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寓意死者可以成仙,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该墓还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简牍,包括《脉法》《阴阳十一脉柩经》等养生类书籍。


材料二 左图为《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画像石。刻画了汉景帝末期蜀地太守文翁在成都办学讲经的情形。


材料三 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汉书.循吏传》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4 . 中国古代王朝逐步形成了稳定而内涵丰富的边疆治理方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庞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确是值得称道的。一座高大的城墙就足以将正面奔袭的骑兵挡在城墙之下而聚歼之,并且能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造出规模如此恢宏的防御工事,这种魄力和气势,放在今天恐怕也不过如此。长城的修筑还牵涉到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之间的冲撞,因此,很难用一句话来评判其是非功过。

——摘编自王开堂《中原王朝的“围墙”——关于长城的评说》

材料二   此为元代所特有,置使若干人,从一品。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如大征伐,则会枢院议。其用人则自为选,不走吏部程序。其行政实独立于中书省之外。

——改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三   清朝的治边方针,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由于客观环境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亦有所侧重:有时恩威并施,有时偏之以恩,有时偏之以威。尽管恩威之间时有侧重,但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那是为了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摘编自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

它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中轴线上,仿西藏桑耶寺形式而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占地2万平方米。

——杨学军《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西汉前期与匈奴王朝的关系为例,指出中原农业文明面对北方游牧文明的“冲撞”所采取的对策。从长城防御工程体系的视角,说明其“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介绍的元代政府机构名称及其职掌,并概述这一机构用人的特点。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清代的治边方针及主管边疆事务的中央机构。列举顺治及康熙时期清朝治理西藏地区“偏之以恩”的史实各一例。②概述颐和园修筑的历史。“它”是指颐和园中的哪一建筑?指出“它”的建筑风格。
2021-06-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照传统及蒙古旧制,元朝把大都及邻近地方划为“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至于全国其他地区,元朝政府将之划分为十一个行省,边疆地区先后建置了辽阳、云南等行省,吐蕃地区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直接管辖。元代的行省完全一反过去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重要山川、河流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但实际上,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材料二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凡是结成联邦的成员国家,它们都是原先有过一些共同利益,而这些共同利益就形成了它们联合的精神纽带。”美国“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联邦制被美国“立国之父”们视为确保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这种制度既着眼于国家利益的未来,又兼顾了当时州权至上的现实;既强调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又肯定了北美13州地方自治的历史及现实性。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为处理集权与自治、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摘编自周剑云《生存的政治抉择一略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条件及其政治意义。
2021-06-1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了整个封建时代。该制度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郡县制的出现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素,也有经济发展的现实政治需要。

——摘编自百度百科一郡县制(词条)

材料二   行省的设置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之势。行省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也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代表地方,它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同时又使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行省制稳定治理了“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大元帝国。

——摘编自张金铣《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郡县制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的性质,并概括行省制设置的历史意义。
2021-06-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流传着太多的民族团结故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入清后,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统辖。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雍乾时期清廷几次派兵入藏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策动的叛乱,击退廓尔喀(尼泊尔一部落)入侵。雍正五年(1727年),设置两名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地方政府。乾隆年间,改革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分散西藏地方政府事权,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权力。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材料三 拉萨布达拉宫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布达拉宫,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从红山宫到布达拉宫的演进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②从布达拉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看,布达拉宫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

——根据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遗产中国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对西藏所采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藏自治区设立的时间,并简述西藏自治区是如何行使自治权的。
(3)根据材料三,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唐朝和清朝的相关史实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指出布达拉宫所蕴含的主要文化内涵,并以布达拉宫的建筑元素予以说明。
2021-05-2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地方王国势力膨胀。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代表中央巡察地方,东汉末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手握重兵,位于郡守之上。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不时派巡查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安史之乱以(后,掌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取消了节度使,让各州直接归属中央,但中央还是无法统管全国的州,所以又在州上设“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在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根据事务的需要分工设职,主要的官职有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为进一步控制地方,中央派文臣任地方长.官。同时在各府州置通判,规定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暑,通判并可随时向朝廷奏报府州情况。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简称行省。行省是我国元明清时期地方政府最高一级建制,作为中央政府与州、县之间的重要桥梁,它对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起着重大作用。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行政变革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与其他监察制度相比,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文帝到武帝初期,刺史是没有固定治所的,所以,采取“秋分行部”。到了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其次,武帝时规定,刺史监察范围为六条,在监察官员的时候,刺史只能质询六条所规定的内容,不能超出其范围。最后,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更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

——摘编自张文渊《西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材料二   刺史的主要职责在于司察,所以法律不准许他们插手地方上的具体行政事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中后期刺史越权现象时有发生,西汉末期,刺史甚至可以任命地方官吏和决断刑狱。元帝以后,刺史不但开始有了固定的掾属、幕僚,还有了选官用人权。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秩提到二千石。东汉光武帝即位起即“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有所劾奏,变加退免”,从此,州牧的权任大大提高了一步,事实上也成为郡国守相的上司,州成为刺史的上级。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

——摘编自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刺史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2021-05-08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辽宁地区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朝沿用的是秦朝的钱币,到了汉武帝时期,钱币越来越多。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铸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而货物赶不上钱币的增量,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景帝的时候,虽然朝廷镇压了七国之乱,但是诸侯国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势力。而钱财是诸侯国最为重要的对抗中央的资本。汉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诸侯国的财政受到了中央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在外面,汉朝多次同匈奴进行决战,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国库空虚,而地方上的诸侯和富豪却积累着大量金钱。汊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稀释了地方上的财富,使得中央在财政上得到了恢复。同时统一钱币制度,方便钱币使用。汉武帝在公元前113年颁布法令,收回了郡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政府铸造统一的货币。中央政府铸造的就是三官五钱和上林三官五钱,这种钱币工艺精良,铸造成本高,民间很少有私铸与盗铸的情况发生。这种钱币也为以后的朝代所借鉴。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