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唐朝部分官职的职能情况。这种职能分工(     
尚书令一员,正二品。武德中(唐高祖年间),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
左右仆射各一员,从二品。掌统理六官,纲纪庶务,以贰令之职。自不置令,仆射总判省事。
门下侍中二员。武德定令为正三品,大历二年(767年),升为正二品。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
中书令二员。武德八年,太宗加中书令。本正三品,大历二年升为正二品。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
A.保障了中央决策合理化B.有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2023-10-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阶段检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宋太宗生性多疑猜忌,即位之后,将宋太祖防微杜渐的制度设计推向极端,事必亲躬,大权独揽;虽当时提倡文治,士大夫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士大夫的精神意志并未随之高涨。这种现象导致宋代(     
A.庆历新政最终失败B.官场因循之风盛行
C.积贫积弱由此形成D.程朱理学应运而生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三省间的纠纷,贞观初年即已出现。为避免中书、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皇帝就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这就是政事堂。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该做法(       
A.逐渐缩小了尚书省职权B.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C.便于皇帝全面控制朝政D.为变革选官制度奠定基础
6 . 我国的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除元明两代外,其余各代一般都分设几个机构,这样就形成了宰相机构的分权。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的特点是(     
A.职责不清效率低下B.分权制衡服务皇权
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2-07-06更新 | 17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据记载,朝鲜三国时期积极模仿唐朝律令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按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形成以天皇为中心、以中央集权为形式、以唐律为法制基础的律令制国家。由此可知
A.《唐律》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C.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D.周边国家深受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8 . 西汉,丞相开府,独立行政,有一定自决权。汉武帝时,始用内廷尚书协助其处理丞相分内事务。东汉时,尚书权大,发展为尚书台:尚书令一人、仆射一人、尚书六人。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C.克服外戚和宦官专权D.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玄宗时,设置了很多差遣使职。例如,差遣心腹任“翰林待诏”,负责禁中密命的起草以分担中书省的制诏任务;差遣他官担任度支使、户部使、盐铁使等负责财政诸务,户部则逐渐处于闲散地位。这一设置说明了
A.中枢决策发生转移B.皇权突破制度架构
C.三省体制已然解体D.行政效率逐渐降低
2022-01-19更新 | 55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通典》中记载,“秦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西汉末年,尚书署升为尚书台。到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已“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这一变化
A.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B.表明三公九卿退出历史舞台
C.激化了中央官员之间的矛盾D.降低了地方官员工作的积极性
2021-12-13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第三中学、凤阳县临淮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