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1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之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武帝时,中朝官地位最尊者为大将军,据《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汉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政,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宰相之右”。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实行分封,恩泽贵族B.盐铁官营,增加税收
C.削弱相权,加强集权D.完善法制,依法治国
2023-03-13更新 | 3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112年,宋徽宗认为以左、右仆射为左、右相,是“以仆臣之贱,充宰相之任”。遂改左仆射为太宰(首相),右仆射为少宰(次相)。宰相官称的变化
A.折射出文官地位的提高B.有利于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反映了贵族政治卷土重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皇帝加尊号时,常以“公议”来显示其合理性。而大臣则强调皇帝个人行为要顾忌群臣公议。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也应接受公议的监督,顺应与申明公议是对宰相的职责要求。这反映出唐代(     
A.国家监察体制日趋完备B.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民间舆论影响政府决策D.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阐释
A“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B“(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以遣之”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C《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兄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延误
D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A.AB.BC.CD.D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选任擅长文学的亲信充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属员,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8 . 唐朝后期的皇帝不再定期与群臣商讨政策,反而越来越依靠集贤院和翰林院的年轻的低级官员来起草文件和拟定政令,还开始使用宦官做他的私人代理以绕过正规的行政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A.宦官制衡皇权统治B.中央制度形同虚设
C.官员选任注重才能D.中枢体制发生异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