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     
A.地方监察制度形成B.出现中朝与外朝的划分
C.扩大了诸侯的势力D.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发展
2 . 宋仁宗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C.分权原则得到贯彻D.中枢决策权力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形成了以皇帝和高级文官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这个集团从原则上排斥太后、宦官、外戚武将等群体,同时还按照一套严密的程序来制定和执行决策。这一设计旨在(     
A.建立平等的决策机制B.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
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政事堂逐渐发展为宰相集议军政大事之所,政事堂集议一般由秉笔宰相(因事而定,非固定官职)面奏皇帝批准,宰相们按皇帝旨意讨论以后,由秉笔宰相先行在起草的决策文书上署名,待其他几位宰相附署后,上报皇帝御批付诸实施。唐代政事堂集议(     
A.实践了分权制衡的理念B.凸显了民主政治的原则
C.强化了皇帝的专制统治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窦田灌韩传·田蚧传》云:“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日:‘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这说明当时(     
A.君相之间的权力分配存在冲突B.中朝与外朝的矛盾尖锐
C.丞相在选官除吏方面权力式微D.丞相不能参与政务决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仁宗年间,群盗劫掠高邮。知军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就让官员和当地富绅备酒肉出迎,酒足饭饱之后,群盗离开高邮。事闻于上后,当时的枢密副使富弼要惩罚晁仲约,但参知政事范仲淹不同意,认为这一行为是无奈之举。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代
A.地方实力不够强大B.中央官员相互制约
C.政局动荡有所加剧D.官员勾结贪污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时,丞相也参与谋议。对重要政事,汉武帝依靠一些亲信如将军、侍中、诸吏、尚书等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并渐成习惯。这一变化
A.造成了皇权的旁落B.削弱了传统官僚体制的权力
C.引发地方势力坐大D.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7953次组卷 | 5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了“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军功大臣因功而侯,因侯而相,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汉初政权
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
C.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