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46次组卷 | 288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载,公元前143年,西汉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6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并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个都不举。这说明
A.西汉前期人才匮乏B.贵族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C.儒学独尊尚待时日D.豪强世族控制着选拔用人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统计,唐代政府放榜总数为266榜,取士总数为6603人,年均取士为23人;而两宋时期放榜总数为130榜,取士总数为110000人左右,年均取士340人。相比于唐代,两宋
A.统治时间更为长久B.读书人素质比较高
C.统治疆域不断扩大D.治国理念有所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选官制度标准办法选官权
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亲贵合一,世代相传奴隶主贵族
战国军功爵禄制军功军功、养士、客卿国军、贵族
汉朝察举制品德、才能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地方官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品第士人,按品授官中央官员
隋唐科举制才学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取舍朝廷、中央

——摘编自邵长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由于科举考试科目由朝廷设置、考试内容由朝廷确定并由朝廷最终决定应试者的去留取舍,从而从根本上剥夺了地方的取人用人权,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科举制不再唯门第、财产是问,而是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来选拔官吏,这就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才能之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会,客观上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上下流动创造了条件。同时,科举制下不断定期的、几乎面向全社会的开科取士,使大批中小地主及平民百姓的优秀子弟通过科考脱颖而出,参与国家政权。

——摘编自王自周《浅论科举制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来中国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封建统治方面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下列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属于两汉的是
A.世袭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2022-01-23更新 | 5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使得一般平民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成为官僚系统的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A.提升了士人的社会地位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
8 . 西晋时期明确规定,只有名列上品的士族官僚才有资格推举、充任州郡中正。而在门阀制度下,高门华阀莫非二品,庶族寒人类皆卑庶,故自西晋以降,州郡中正职务几为门阀士族所垄断,有的甚至累世相传,子孙世袭中正之职。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政治工具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D.顺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021-12-07更新 | 304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朝廷仍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至宋朝淳化年间,“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这一变化
A.提升了士人的社会地位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