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下表为历代科举取士数额统计。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朝代年数榜数取士总数年均取士(进士)
290266660323
320130正奏名42588+314
特奏名50352
98161139(左右榜)12
277932462489
26811426888100

A.唐代科举制度初创取士较少B.宋代取士最多门第观念淡化
C.元代左右榜体现了公平竞争D.明清八股取士推动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汉武帝在位53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其中真正称得上儒家的只有公孙弘、倪宽两人,其他为外戚、功臣、郡守、商人和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不断调整中枢权力机构
C.独尊儒术流于形式D.采取博采众长的人才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统计,元代共举行乡试17次,会试、殿试各16次,共取状元32人,进士1139人。会试、殿试中,最多的一次录取了100人,最少的一次只录取了35人。这一状况
A.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阻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C.说明知识分子相对匮乏D.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
2021-06-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
明经8163.31814.02922.7128
制举8865.7107.43626.9134
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2021-03-26更新 | 325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不可投降曹操时说:“向察众人之意,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这说明当时(  )
A.察举制度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B.九品中正制已经在全国广泛推行
C.地方豪强通过各种方式挑选人才D.在基层已出现了品评人物的制度
2021-03-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该材料
A.反映了九品中正制具有双重的作用B.说明了科举制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
C.肯定了科举制带来的社会阶层流动D.指出察举制下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8 .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2021-03-05更新 | 940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所能考见的孝廉共307人,能确定家世者共184人。其中权贵出身者128人,豪强地主出身者11人。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弱B.儒学独尊地位趋向巩固
C.察举制度削弱官僚特权D.门阀士族垄断国家政权
2021-03-03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之初,试卷不糊名,导致不公。宋真宗景德四年,正式设官负责糊名封印。同时实行了“誊录”,将考生的亲笔试卷誊录后送归封弥官存档,誊录的卷子送给考官评阅。为防止考官权力过大,采取临时派遣、年年轮换的办法。考官的子弟如果参加考试,则主考应该回避,或是设“别考”,另派考官监考判卷。为防止官僚子弟利用特权互相包庇、拘私枉法,凡官家子弟录取者,都要另派大臣在中央进行复试,或另设考场。

材料二   科举制的兴起关键在于在形式上它几乎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可以进入仕途的均等机会。自由报考体现了选举制度的平等精神,清代只要是非娼、优、隶、卒子弟,皆可取童生资格,经科举入仕途,几乎把政治录用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社会,为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从政打开了门路,做官参政不再是上层统治者的特权,使大批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进入到封建国家统治机构中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拓宽了政治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波《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因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统治者保证科举考试过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