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不包括
A.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B.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
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
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
判断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成为秦汉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
A.正确
B.错误
2017-05-04更新 | 191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学业水平模拟(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
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D.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
2016-12-12更新 | 53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丹阳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卷(综合卷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2016-11-27更新 | 26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前练习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