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2 .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22-11-04更新 | 1297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
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
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2022-06-04更新 | 1341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644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清代湖北部分地区进士和书院分府统计表,据如表可知,清代湖北地区
府名进士人数占全省比率%书院数占全省比率%
武昌
汉阳
黄州
德安
安陆
襄阳
郧阳
荆州
荆门
宜昌
施南
总计
265
284
335
93
119
22
6
108
17
4
9
1262
21
22.5
26.5
7.4
9.4
1.7
0.5
8.6
1.3
0.3
0.7
100
20
12
40
8
17
15
8
10
13
15
16
100
11.5
6.9
23
4.6
9.8
8.6
4.6
5.7
7.5
8.6
9.2
100

A.书院制度推动私学发展B.书院教育存在地域差异
C.官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D.进士培养水平全国领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时,被举荐到中央的孝廉一般不必在授官前通过考试。东汉顺帝起,对孝廉的年龄做出了严格限制,并根据考试授予官职,孝廉需要分别进行“家法”(儒家经典)和“笺奏"(行政文书)的笔试,通过后方可被任命为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选官标准发生根本转变B.察举选官流程有所优化
C.地方大族掌控官吏选拔D.官员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8 . 介绍唐朝时人们会想到“三省六部”“科举选才”“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最能概括这些主题的是
A.国家的统一与强盛B.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制度创新与文化交流
9 . “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D.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2021-08-06更新 | 580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468次组卷 | 12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