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最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     
A.是以血缘为依据,世代承袭B.以德行和才能为考察标准
C.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按“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
A.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B.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
C.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
2018-09-26更新 | 966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
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2018-09-03更新 | 181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应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 工商殊类。低于工贾的部曲、杂户、奴婢等当然更无权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具有良人身份的农民,因为生活贫困,能够读书应试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本质上说明
A.科举考试应试资格有严格限制B.科举制度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C.科举考试限制了社会人才流动D.科举制度的选官范围更加狭窄
2018-04-0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发展大事记

时间科举大事件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主持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
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考试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实行封弥(糊名)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方北方分卷考试

材料二   19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外国传教士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开办教会学校,开有《圣经》、四书、算术、地理、历史、科学、生物等诸课3清政府开办的新学堂,首推京师同文馆,是一所文理综合的专门学堂……民国时期,高等考试之分科,有外交官、领事官、教育、卫生、财务、行政人员,司法官、监狱官、律师,西医师等。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近代教育有哪些新发展?
2018-01-05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文官制度从源头上讲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经历唐的兴盛,宋的改革,明的强化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止,共一千三百余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取了难以计数的官吏,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被西方国家吸收逐渐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文官制度。

——摘自《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之一:“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蔡州之战是金国灭亡之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后一次科考试题的命题意图,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何种能力?

7 . “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汉朝,如果某人比较有才能,名声也比较大,他可能会被推举为官员,这种选官制度就是“察举制”。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汉朝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下面对此举措分析正确的是
A.科举制重视对考生身份的审查
B.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
C.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D.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
10 .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B.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C.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