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写道:“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这一做法
A.杜绝了考试过程的舞弊行为
B.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C.有利于防止考试舞弊行为
D.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命题时“并不以儒书为限,多杂出于老庄之书”,出现了“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的情况;对于考生的答案,在形式或内容上不做严格规定和限制。这表明北宋时期
A.佛道思想开始传播
B.儒学逐步失去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更加规范
D.统治者文化政策较开明
4 . 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C.其弊端日益突出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2019-10-08更新 | 15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赵暇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本人也曾在洛阳登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科举制
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
B.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
C.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
D.提高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
2019-09-25更新 | 28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明经所重的是帖经、墨义。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下列图片所示为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


——摘编自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利与弊,并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以文治国
B.公平竞争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2019-08-12更新 | 25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钱穆提到: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前,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
A.完善了察举制度
B.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认为,某一制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相对的开放性,士人可以自由投考,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二是相对的公平性,以考试成绩确定入仕资格。据此可知,该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军功爵位制
2019-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18-2019学年新高考选科高一下学期摸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