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汉地方以“二千石”官(郡太守级)为重,其在荐举“贤士”时,首先要服从“贵戚书命”,然后再选一位社会上知名人士,“以报国家”。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地方豪强的崛起B.选官方式的弊端
C.王国势力的膨胀D.外戚干政的恶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东晋南朝时,朝廷专门设立“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鼓通今之儒知撰谱事”,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和编写家谱的世家,家谱进而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学问,人称谱学。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     
A.政治局势的动荡B.儒家思想的发展C.选官制度的变化D.户籍制度的演变
2022-12-03更新 | 61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     
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
7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56次组卷 | 59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如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
汉代选拔官员的办法
皇帝不定期征召贤良方正之人,委以要职。
地方官定期向中央推举孝子廉吏,经中央考察后担任各级官员。
各地推荐优秀的平民子弟选入太学,向通经的博士学习儒家经典,通过考核后,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员为官。
A.政府相对公正地选拔人才B.选官以道德水平为重要标准
C.儒家思想成为官方主流思想D.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