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3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12次组卷 | 24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1传统文化
4 . 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李迪、张知白、杜衍、王曾四人,入仕前都很贫穷,尤其是杜衍,早年丧父,又不为继父所容,只好奔波在外,为书商帮工糊口;范仲淹的事迹与杜衍颇相类。据此可知宋朝(       
A.官员执政能力的提高B.政府注重伦理道德教化
C.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D.拓宽了平民参政的途径
2023-07-16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唐宋时期常科设置情况的变化表。这一变化有助于宋代(     
北宋前期北宋中期以后
秀才进士进士
进士
明经明经
明法诸科
明书
明算
注:明法科主要考查专门的法令知识,明书科的考试内容以文字学为主、兼及书法,明算科用以选拔数学专才
A.提高人才的选拔标准B.遏制地方的割据势力
C.士大夫文化素养提升D.规范科举录取的途径
2023-06-04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出现了以山林、寺院为中心的大规模的民间讲学组织——书院,书院不但有名师,有图书,有学舍以居诸生,而且有仓縻以给诸生。这说明唐代(     
A.私学教育繁荣B.科举取士的衰落C.教育体系完善D.社会教育多样化
2023-05-06更新 | 500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3-04-27更新 | 146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10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