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出的科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古代中国社 会和当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确立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虽然科举制存在诸 多不足之处,但是科举制度所确立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失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 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演进影响巨大。钱穆更是将它与大一统并称为中国历史演进的三级: “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 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惟其如此,考试与钱选,遂为维 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之两大骨干。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 考试与吏部之铅选是问,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所不能摇,宰相所不 能动者。”

—摘编自王志安《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新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制积极作用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2% .5%46.1%
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
2020-11-19更新 | 30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结合所学,关于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A.从唐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B.科举制以官举士,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C.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造成“文字狱”
D.科举制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士6603人。……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任官的。材料反映了
A.唐代的宰相不是科举出身B.宋代的科举制更利于选拔人才
C.科举考试成为国家选才的主要途径D.科举制选拔的人数很有限
5 .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
A.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B.部分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C.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十分推崇D.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
2020-10-17更新 | 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保证士族高贵血统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
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
2020-08-28更新 | 54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并分析其意义
8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
2020-08-22更新 | 757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代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文学、游谈、军功、游侠成为官吏选拔的四大途径,君主对任命官吏亦多酬以禄米或赐以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僚监督、考核与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上计”。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当时
A.世族世官制的形成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理性化D.政治设计的制度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2020-06-02更新 | 37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