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悉、左悉、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白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分析行省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023-11-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诗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A.分封制B.军功爵制C.井田制D.科举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沈既济《词科论并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4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394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须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选拔人才。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增加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     
A.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B.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
C.仍有因循传统的特征D.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3-04-27更新 | 145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华龙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朝时,政府开办众多的官办学校,方便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文化及入仕为官;同时以经义取士取代辞赋取士,确立了理学在科举考试中的正统地位。科举也越来越成为书院教育的风向标。元代科举制(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B.推动了书院教育转向官学化
C.有效提升官僚队伍整体素质D.带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2023-03-17更新 | 39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所示为商朝、周朝和汉朝选拔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商朝“三宅三俊”“三宅三俊”的标准,即从行政、民事、执法三方面,要求官吏德才兼备、名副其实
周朝“六德六行”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所谓六行,即孝、友、睦、姻、会、恤
汉朝“四科”“四行”所谓“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决断”。所谓“四行”,即“质朴、敦厚、逊让、节俭”
A.反映出当时的官吏考核体系较为完备B.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
C.表明中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D.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2023-03-02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