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B.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
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靡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
A.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
B.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
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2017-06-04更新 | 34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
A.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
B.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C.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
D.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A.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B.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C.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17年是安庆建城800周年。时任知府黄榦为了抵御金兵来犯,带兵筑城,时人谓之:“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结合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庆建城在北宋时期
B.黄榦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权
C.当时安庆归行省节制
D.黄榦在地方上受通判的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