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负责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还有地方郡国的二千石官员。这一变化体现出
A.汉武帝有效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B.王国割据问题依然存在
C.地方官员完全受制于刺史
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019-12-20更新 | 280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记载,西汉成帝绶和元年置大司空,掌执法纠察之权,可弹劾不法之臣,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这里的“大司空”相当于秦朝的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县令
D.丞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史》记载,“(欧阳韶,洪武年)荐授监察御史,有诏:日命两御史待班,韶尝侍真,帝乘怒将戮人。他御史不敢言,韶趋跪殿廷下,仓卒不能措词,急捧手加额,呼曰:‘陛下不可!帝察韶朴诚,从之。”这表明
A.欧阳韶因察举方式任官
B.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明太祖因废相政务繁杂
D.专制下的监察效能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B.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必究
D.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2019-04-13更新 | 481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汉书》中关于刺史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汉代对刺史的任用注重
“以明经洁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汉书贡禹传》
“(张)敞以切谏显名,擢为豫州刺史”《汉书张敞传》
“师丹荐宫,行能高洁,迁廷尉平,青州刺史”《汉书马宫传》
A.品行
B.基层行政经验
C.功名
D.与皇帝的亲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监察制度在古代中国历代都有体现,其中元代《滋溪文稿》中记载“居官难,居宪司又难,讼罪夺职而人弗怨,此尤难”。明代《明宣宗实录》中记载“以法治人,先当自治其身,违法何以责人。”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古代中国监察
A.注重官员慎言谨行和自身素质
B.实际上充当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C.官吏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治绩
D.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汉仪》中记载: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所察六条。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由此可知刺史的作用是
A.掌握军政大权,是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的行政权,处理政事
C.官位地位很高,有实际权力
D.协助皇帝监察地方,加强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贞观政要》记载,黄门侍郎刘泊曾说:“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记之,设令遂良(当时的一位史官)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据这一言论可以看出
A.唐朝时君主行为受到社会舆论制约
B.史官作为天下的代表来监督天子
C.唐朝君主与社会大众的矛盾被激化
D.史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监察官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颜师古《汉书注》载:“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材料记载是
A.分封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