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有些钻营贪赎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
C.中央没有独立监察系统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
2022-06-30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
2018-05-31更新 | 121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12 3”之2018年名题分解课时练(3)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课 从汉至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多次出现过言官死谏的场景,如嘉靖皇帝沉迷道学不理政事,无人敢劝,在言官的进谏下未做出过于出格之事。言官这些行为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普遍提高B.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C.出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2021-03-28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5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东汉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三公之一),不再负责监察之责,而任其原属下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并将御史中丞改置为少府(管理皇宫事务)之属下。这一变动表明
A.中央监察制度完善B.家天下局面开始出现
C.专制皇权得到强化D.丞相的监察权力削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2019-07-18更新 | 74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9年8月31日 《每日一题》 必修1 周末培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以前,谏官和御史(又称台官)分别负责谏诤皇帝和弹纠宰相百官,宋代谏官转向了与御史一样以监察弹奏宰相百官为主,史称“台谏合一”。宋代“台谏合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精减中央机构人员需要B.强化皇权专制统治的需要
C.加强对官员控制的需要D.制约宰相部门权力的需要
2022-04-30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15监察与谏议-【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
A.行政权与监察权之间分权制衡B.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地位
2021-02-28更新 | 309次组卷 | 19卷引用:复习点05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

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措施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云梦睡虎地秦简"考古发现,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考核官员的方法等。这说明秦律制定
A.有利于中央决策传输到地方B.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监督控制
C.防止了官僚机构的贪污腐败D.完善了中央机构的运作体系
2021-05-05更新 | 303次组卷 | 1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5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
2021-11-10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