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曰:“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摘自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

材料二 隋唐五代是中央监察制度的长足发展阶段。御史在秦汉隶属于少府,魏晋南朝隶属于内省。隋初,御史“依旧入直禁中”,炀帝大业年间“始罢御史直宿”禁中之制。自此,御史完全脱离了宫禁,成为相对独立的中央专职监察官。隋炀帝还精简门下省机构,把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从门下省中分离出来,使门下省逐渐成了掌“省读奏案”的封驳机构。隋朝除御史台之外,增设司隶台和谒者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吏,司隶台和谒者台监察地方。

——摘自贾玉英等《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所谓“科举”名称,就是由“开科取士”或“分科举人”而来。由封建国家设立各科,定期进行统一招考,成绩优秀者授予官职…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开始设置“进士科”。隋朝的科举,初设明经、进士、秀才三科。其中秀才科最难。……所以“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下十人”。…唐朝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科举制度。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据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和基本流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监察制度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概述唐代御史台的主要职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科举制度既为知识分子提供机会也改造了知识分子。阐述科举制度对于古代知识分子人生观的影响。试以故宫的某处重要建筑为例,加以说明。②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试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概括科举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价值,并分析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意义。
2022-05-30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旧仪》载汉惠帝时“承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但“不常置”。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刺史制度在汉惠帝时期正式确立
②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
③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
④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遗的官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8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监察机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判断下列关于监察机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设十三州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B.汉朝中央实行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唐朝的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机构
D.宋朝规定人命案移送御史台监察御史复按
2022-04-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区划、职官、文书转运是考查地方治理的三大视角。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秦代开始设有御史负责监察皇帝
B.汉划十三州以司隶校尉管辖
C.唐宋刑狱监察呈现专职化的特点
D.明清以密折奏事制监察地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人赵冀曾评价古代某官职说过:“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下面关于该官职说法正确的是
A.使皇权达到顶峰B.是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C.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D.参与国家政治中枢决策
2021-05-27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学者认为,政治说到底不过是一种“量人”的工作,历史上有不同的“量人”方法,下列有关隋唐时期“量人”说法正确的是
A.唐太宗始设进士科完善科举B.御史台负有监察选官之责
C.四书五经为选官法定教材D.世家大族垄断着官场局面
2021-05-21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唐代的士大夫群体绝不是唯唯诺诺的统治者的工具,而是一个有主张、有见解、有追求、有个性的知识群体。唐代的谏官就是这个群体的最好代表,他们在国家治理、防止权力恶性膨胀、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可知唐朝谏官
A.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C.以小驭大发挥了监察职能D.切实制约君主的专制权力
2020-09-1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增设十三州刺史。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为监察地方豪强,其余五条针对高级地方官员及其家属的不法行为,刺史不得超越“六条”之外问事。汉武帝这一举措
A.使刺史成为地方最高长官B.意在防止官员们滥用权力
C.杜绝了地方官员腐败行为D.使行政权监察权开始分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对于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清代学者赵翼评论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顾炎武也认为监察官员“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表明,古代中国的监察官员
①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②虽位卑但权重,能以小驭大
③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④以较高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大抵刺史之制时有演变,元封五年始制,容或本无治所,然巡案与奏事各有定时,倘无定居,殊为不便,因时制宜,渐有定治,此亦理所必然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杜绝贪污腐败B.“渐有定治”折射出刺史职能演变的趋向
C.中央政府、郡的行政机关均设有一名刺史D.刺史制度的设置是对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
2020-07-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