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刺史“秩六百石”,其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官员。《汉书》中有宣帝时期的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益州刺史王尊“怀来徼外”等的记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贾琮临危受命为交阶刺史,根据当地实情,招抚流民安居定业,免除徭役,诛杀大害,选用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B.刺史监察权逐步异化
C.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步缓和D.刺史的权力逐渐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明代,习仪与纠仪成为朝廷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习仪是指以习学、演练的方式使百官熟练正确的典礼,纠仪则以纠劾、处罚的方式保障典礼的敬谨、有序。可见,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固化了官员的政治认知B.突出了监察权力的异化
C.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3 . 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 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     
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
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间,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04-01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检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     
A.分化事权以强化王权B.构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
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D.提高监察治理体系效能
2023-03-29更新 | 51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担任该职位的官员需风采奋发、精神刚正,还必须是“在京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些规定(     
A.有利于增强监察机构的效能B.确保了官僚机构的廉洁和效率
C.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管理D.推动了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3-03-04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二模(3月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后,刺史制度成为汉代一项正式的制度。终其两汉,中央不断改刺史为州牧,罢州牧复置刺史,或呈现刺史、州牧并存的局面,直至东汉灭亡。刺史制度的变化(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表明汉代王国问题并未解决
C.反映出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D.说明汉代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唐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这一历史现象(     
A.利于减少统治者决策失误B.扩大了谏官的权力
C.使中央决策日趋透明开放D.分化了宰相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事,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A.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B.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
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