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2018-07-12更新 | 298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抽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这一“动态机制”
A.使监查权利独立于体制之外
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
C.完善了民意的舆论监督
D.破除了官官相护的陋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
B.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D.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
2018-06-11更新 | 410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曹魏开始,御史台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构,直属皇帝。但由于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加上长期战争,政局不稳,王朝更迭频繁,致使监察机构或置或废,监察职权时大时小,监察官的地位时高时低,呈现出无规则的紊乱现象。唐王朝建立伊始,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御史台长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正副职品秩尊崇。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凡尚书省有会议,亦监其过谬”。尚书省诸司七品以上官开会,都要先通知御史台派人去监察,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就是一个实例。

——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十三道监察御史表面上受到都察院的管辖,但在行使职权时,往往可以不受约束,直接受皇帝控制。相对于都察院来说,六科给事中的独立性更强,科道不互相统属。与前代相比,都御史拥有纠劾百司的三劾权,有考察和罢免官吏的权力,还有最高司法权。同时,在监察范围上,明朝则进一步扩大。行政、司法、军事都在监察范围之内,甚至包括思想、文化方面也都纳入监察之列。明朝监察官员的品级一般都不高,只有中央都察院的上官品级较高。这使得监察官员不易受到权力的蛊惑,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他们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权力重大,也往往能够为朝廷立功。

——整理自刘洁君《浅析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性质从一开始就被规定为皇帝的“耳目”。对此,历朝历代的敕谕、法律都讲得很清楚。所以,所谓的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独立”,仅仅是限于形式,其实根本无独立可言;所谓的“垂直”体制,实质是不统属于任何相府或地方机关,而直接由皇帝统领。御史们弹奏可以不请示台主或院主,甚至可以弹劾台主或院主,但不得不听命于皇帝。从制度设计的宗旨而言,中国古代历朝设立监察机关的首要目的是纠察百官、防治腐败,事实上,在这方面也收到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它又带来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监察官员因拥有过大的权力而自身严重腐败。

——整理自艾永明《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利弊的理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分析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

2018-05-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协作校第一次月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由此可知,“刺史”的主要职权不包括
A.考察吏治
B.奖惩官吏
C.监察民众
D.决断冤狱
2018-05-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   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议会监察制度从此在英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模式。英国议会议员的监察权力包括选举权、立法权、预算权、审计权、质询权、不信任权、弹劾权、纠正权、调查权等权力。议会有权调查政府施政情况,有权调查官员公私生活,以便补救纠正。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英国议会的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其薪金退休金也有立法规定,从统一基金中开支,由于有了这种保障,才有力地保障了其工作的独立性。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罢御史台,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为百官表率,协同吏部考核官员,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案。都御史为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按行政区划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凡出巡的都御史或副都御史,可分别授予总督、提督、巡抚及经略等官衔,督抚可不请示皇帝而“便宜从事”,在组织上仍隶属都察院,起初为临时派往某地监察,后为加强统治而固定化。清雍正元年,为避免监察机构重叠,提升监察机关职能,改变给事中制度对皇权的制约,把专察六部的六科合并于都察院,实现了科道合并、台谏合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06年,迫于内外压力,受三权分立等思想影响,清政府拟定《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裁撤都御史人数总额;裁撤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按行省分设二十二个道;新设都察院研究所,购买书籍及京外报纸,作为科道官员纠察裁判的参考资料。此外,新设的检察厅专管司法监察事务,都察院稽查京师地方治安的监察机构——五城兵马司被取消。清朝覆亡,都察院被废除。但其监督职能被不同的机构所继承和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先后颁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法》《议院法》等,都体现了议会监察制度,行使立法、行政、舆论之监督。

——摘编自刘志勇《清末都察院改革:方案设计、改革结果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都察院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8-04-23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是
A.御史大夫
B.官员监察制度
C.谏议制度
D.皇帝制度
2018-04-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