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负责巡查地方的监察御史官职虽然很低,但代表着皇帝和朝廷外出视事。监察官员“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且可以“风闻奏事”,不受任何机构、官员的约束。这体现出秦朝监察御史
A.分化相权,加强皇权B.风闻奏事,权力无限
C.位卑权重,以小制大D.地位崇高,彼此制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
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
秦汉为纠察之任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了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789次组卷 | 120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河北师大田家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实现了国家权力向乡村的渗透
C.改变了地方政务运行程序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6 . 如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2021-03-06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福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国王势力
B.整肃地方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时期,监察御史由尚书省负责选任。北宋时期,“宰执勿得进用台官(御史台官员)”,宰相不能荐举“台谏(御史台官员)”“当出(皇帝)亲擢”。这一调整反映出北宋
A.监察官的素质要高于前代B.分化官僚权力以加强皇权
C.宰辅集体领导制遭到破坏D.扩大监察职权以削弱相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典签是南朝末由庶族担任的地方要职,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军政长官方能行事。且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汇报“刺史行事之美恶”,故刺史对其恭敬备至,时人云“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这反映出当时
A.典签垄断地方事务B.门阀制度瓦解
C.刺史监察权限受制D.皇权得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惠帝时,开始以御史大夫属官监御史监察各郡。汉武帝十三年,因监御史玩忽职守,遂谴丞相史(丞相属官)出刺各州,并督监御史。丞相史出刺地方
A.扩大了丞相权力B.精简了监察系统
C.澄清了地方吏治D.清除了王国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