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一《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2021-09-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古代一官职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都城和周边地区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此官职是
A.刺史B.司隶校尉C.“中朝”D.“中正”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汉时期,皇帝常派使者巡视地方郡县,调查政令执行情况,观察官吏治迹,了解民情民意,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国自上而下的行政巡视制度。据此可知,巡视制度
A.有利于提高行政监察力度B.旨在保障国家边防安全
C.有效根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被后世继承并长期沿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历朝历代最高执政集团都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关于元代监察机构设置描述正确的是
A.把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B.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的情况
C.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D.设置提点刑狱司为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905次组卷 | 12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宰相的地位受到威胁
C.利用谏官制度加强皇权D.谏官可以监察一切事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至元六年
(1269年)
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
(继承金朝制度)
分轮巡按,半年一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吏。
至元十九年
(1282年)
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陆续增加、调整、拆分)
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
(提刑按察司改制)
分道监察,常驻治所;
监察民事、钱谷、官吏。

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
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2021-05-11更新 | 594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1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有效防范高级官员渎职
C.以小驭大体现皇权至上D.兼顾行政与监察高效能
2021-05-10更新 | 696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A.重视制度完善B.独立君权之外
C.分化丞相事权D.强调官员素质
2021-03-0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