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东汉时,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均曾下诏要求刺史亲预庶政,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地方豪强受到压制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刺史制度明显异化D.监察官员品级提高
2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钱穆指出,自汉代以降,在选举和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人构成了古代政府的主体,他们起到了主导社会、限制君权的作用,形成“中国式民主政治”。由此推测“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形成是因为士人
A.以能晋身思想相对独立B.文采出众参与机要决策
C.熟悉典章政治素养较高D.出身官宦政治经验丰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两汉时期.官吏将救灾济荒视为官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执行荒政时偶有假托诏书的行为,若其出发点是救民于苦难的,帝王在不违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不追究、处罚他们,甚至给予一定的薄赏。这一现象表明,汉代(       
A.国家治理具有灵活性B.官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C.专制皇权受到了冲击D.法家思想指导日常行政
2022-04-26更新 | 52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前期,中书省秉承帝旨,参与决策军国要务。自唐高宗将政事堂迁至中书省后,中书省更显得权尊势隆。安史之乱后,逐渐演变为功臣将帅的加官。唐肃宗时,翰林院学士开始与中书舍人“公章诏敕”。唐宪宗时,“凡将相出入,皆翰林草制”。据此可知,中书省的发展演变反映出唐朝
A.人才选拔制度得到完善B.政府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强化D.吏治的清明与高效得到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向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索要国史查看,“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由此可见,当时
A.君主意志影响宰相行为B.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
C.君臣一心巩固大唐政权D.房玄龄极力谄媚唐太宗
2022-03-3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刘后滨教授指出:唐中叶,在朝廷政治体制转变过程中,凡是皇帝的命令需要发往尚书省诸司制为政令下行实施的,都要经过中书省的宣奉行;尚书省成为以左右丞为长官的中书门下的制敕下发过程中签署转发的机关。这表明
A.尚书省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下降B.朝廷重视对职官体系的发展完善
C.相权的增强对君主专权有所制约D.三省制调整提高了朝廷决策效率
2022-03-26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开府原指一定职位的文臣武将成立府署,自选僚属。汉初,惟三公可以开府。汉末,大将军、将军亦有开府者。魏晋以来,得以开府者渐多,因用开府仪同三司之名,以示区别。但《大明律》吏律规定,大臣私自选授官吏者斩。该变化反映了
A.选官之权收归中央B.避免出现冗官现象
C.维护君主尊严和权力D.防止朋党之争
10 . 东汉灵帝登基时由窦太后临朝听政,其兄长窦武为大将军把持了朝政。灵帝成年后借助宦官除去外戚势力,故宠信十常侍,张让、赵忠等人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其党羽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汉灵帝去世后,十常侍立刻失势,先后被诛杀。这实质上反映出
A.皇帝利用宦官削弱外戚权力B.外戚与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
C.东汉通过制度建设抑制宦官D.外戚和宦官是导致政治黑暗的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