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与两汉时期丞相一人独任或最多两人相比,唐朝宰相一般由多人担任,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其中为首一人称为“执政事笔”。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建立宰相“十日一秉笔”的轮流执政制度。这反映了
A.宰相制度发展有利于决策正确B.皇权受到制约
C.唐代官僚机构膨胀远胜于汉代D.相权趋于弱化
2022-04-08更新 | 40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冲刺卷(五)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一朝,丞相任职平均时间是4年,被杀概率达到66.7%,其中出身低微或是功臣后代的被杀概率比较低,出身外戚或是皇族的被杀概率达到100%。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实施察举制的社会意义B.中枢决策权力的下移
C.“家天下”格局发生变化D.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2022-02-2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唐代朝廷政令拟制过程中,诏敕多数情况下由中书令领旨回省,中书舍人各自拟撰,然后由中书令择优选定一稿,再由皇帝过目,画一“敕”字,最后下达门下省。唐代政令拟制的过程
A.强化了君主专制B.调和了君相间的关系
C.完善了三省体制D.体现了决策的严肃性
4 . 唐睿宗即位后,吏部尚书宋璟、兵部尚书姚崇提出官吏选拔“虽资高考深,非才实者不取”的口号。以此为指导,他们和御史大夫毕构立即罢停斜封官(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多人。这一调整
A.利于保证吏治的清正廉洁B.旨在凸显君主至上权威
C.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创建了稳定的官僚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至于三省的职掌,普遍的说法是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掌执行……事实上,初唐三省均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遵行宰相一致原则。该学者认为三省制
A.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扩大了中书与门下省的决策权
C.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D.便于抑制相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