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宋初对“陈桥兵变”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太宗此举意在(     
A.美化并维护宋太祖权威B.促进官方史书的修撰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彰显中央政权的合法性
2 . 据记载,北宋规定,在皇帝登基前就要学习《孝经》,登基后,皇帝不仅常听侍从官员讲授《孝经》,还常与辅臣讨论《孝经》,甚至也亲自书写《孝经》,作《孝经》诗,挂《孝经图》,还将御书《孝经》刑刻于石碑,时时警醒自己。这一现象
A.体现了程朱学说思想内涵B.开启了以孝治天下的模式
C.改变了儒家传统伦理结构D.体现了儒学政治化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明太祖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据材料三,归纳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什么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3-22更新 | 69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
A.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
B.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
C.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
D.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
6 . 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中央财政的是
A.唐朝中书省B.唐朝节度使C.北宋三司使D.北宋通判
7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清只能“跪奏笔录”,这反映的问题是(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2013-03-14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