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官吏升迁除逐级而进外,还存在不按秩等次第、大幅度越级而迁或打破任期限制、短期内晋升的“超迁”特殊形态。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资料显示,超迁不限于京官或地方郡县长吏,也包括郡县低级属吏甚至更基层的胥吏。这体现出(     
A.察举选官制度确立B.爵位等级观念淡化
C.上计制度不断完善D.政治环境相对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     
A.体现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
2022-07-06更新 | 1615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复习好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分析:如果他当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察举过他人的子孙,便有易于被人察举之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魏晋士族门阀社会的起因B.隋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条件
C.西汉豪强地主崛起的背景D.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67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贤良方正与贤良文学,为察举特科,皆始于汉文帝,顾名思义,方正重在德行,文学重在文章,方正与文学之前都加贤良。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B.黄老之学难以适应现实
C.地方吏治得到有效改善D.官员选拔注重个人品德
2022-05-26更新 | 70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史载,公元前143年,西汉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6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并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个都不举。这说明
A.西汉前期人才匮乏B.贵族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C.儒学独尊尚待时日D.豪强世族控制着选拔用人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
A.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B.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
C.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D.壮大了地方分裂的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汉代,无论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还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到朝廷后,均须再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以经学、章奏为主。考问主体,则上至皇帝亲策,下至公府甄核,几乎遍及察举的各个科目。这些举措
A.压缩了营私舞弊的空间B.消除了察举选官中的弊端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确保了各类人才为国所用
8 . 东汉初,中央要求各州郡对所推荐的孝廉先委以职务,考核合格后再向中央举荐。东汉顺帝时,则对各孝廉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将被黜落。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A.突出强调门第观念B.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C.呈现出衰落的趋势D.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极力扩大官吏来源B.汉代选官重视以德取人
C.察举制向科举制初步演进D.人才选拔取消门第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B.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主要依据
C.士族客观推动了儒学的传承D.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