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下面是宋代科举考试的相关要求。这些要求

国于监,开封府举人有与发解官亲戚者,止两司更互考试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每秋赋荆差官考试官亲戚,谓之别头。至是以锁厅人多,颇侵寒士解头,乃令府.监护选亲戚,而专差官试锁厅人

《宋会要·选举》

诸州自今考试举人,并封弥卷首,乃委转运司所部选词学并公勤者为考试,监门.封弥官

《宋史》


A.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正公平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教育的有效控制
C.旨在强化对中央官吏的控制D.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垄断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隋唐科举制下,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经过逐级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身、言、书、判”,然后授以官职。据此可推知,隋唐科举制
A.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
C.促进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D.开启了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得压制。而此前的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B.宗族关系仍受重视
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后期,在“请托”(即通过关系谋求录取)之风盛行的背景下,每榜进士中权贵子弟都占相当大的比例。长庆元年(821)科举复试制度化。复试一般在礼部录取放榜之后,由中书门下主持,主要是“覆落”那些权贵子弟中艺业尤差者。唐代科举复试制度
A.提升了官僚的文化素养B.革除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C.抬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D.开辟了全新的选官途径
2022-04-01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誊录等制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曾表示:“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爱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为此,隋炀帝(     
A.颁布两税法B.调整三省分工C.创立科举制D.推行以庸代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耻其家代无名”,命礼部郎中孔志约等人重修《氏族志》,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由是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皆号此书为“勋格””。据此可知,当时
A.士族门阀崛起促使社会阶层固化B.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选官制度变革影响时人价值取向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十分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以来,士人依靠文学来争名位,文学的重要性超过经学。所以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的变化B.儒学的衰落C.商品经济的繁荣D.佛教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钱穆的《国史新论》认为某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一)是用客观标准,挑选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关于此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体现了人身控制的松弛
C.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D.保障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2023-03-03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