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唐语林·企羡》记载,当时著名的世族河北范阳的卢氏,从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到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的90年间,竟然有116人登进士第,而唐朝每年取士不过30名。这一现象说明,唐代科举制
A.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B.促进了古代廉政建设
C.消除了贵族世袭特权D.受到士族政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     
A.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
C.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一方面废除“公荐”的合法性,防止学子、考官之间的朋党关系,另一方面开创了“糊名”“誊录”的方法。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盖上,阅卷官员无从得到考生信息,进而使得阅卷更加地公平;誊录,就是将考生的卷子进行统一的抄录,使主考官和学生之间无法利用笔迹建立不公平的阅卷关系。并创立“特奏名”,安抚贫寒学子以及老而无成和多试而不第者,为参与到科举中却没有收获的学子开设了新的入仕途径。另外,宋代还将殿试制度化,避免了因学子与当朝官员之间有特殊关系而影响科举的公平,并规定“殿试免黜落”,同时,对于科举录取的名额也进行了大幅度地增长。

——摘编自徐振宁《中国古代科举的发展阶段及其文化特征》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完善科举考试制度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应试举子在参加省试之前,将自己作品写成卷轴,送给政要或名流,以求其赏识,称之为“行卷”。主考官请有地位、声望且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来共同决定录取名单,则谓“通榜”。“通榜”者提出的名单主要是依据“行卷”来定夺。这种现象
A.体现取士公平B.容易助生朋党C.丰富录取形式D.加速阶层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的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士人参加科举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其参政议政资格一经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便自动获得。这表明唐代
A.封建专制皇权出现弱化B.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C.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D.政治开明有利于人才选拔
7 .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8 . 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李迪、张知白、杜衍、王曾四人,入仕前都很贫穷,尤其是杜衍,早年丧父,又不为继父所容,只好奔波在外,为书商帮工糊口;范仲淹的事迹与杜衍颇相类。据此可知宋朝(       
A.官员执政能力的提高B.政府注重伦理道德教化
C.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D.拓宽了平民参政的途径
2023-07-16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初至中期,朝廷重臣多国子监、太学毕业,并以进士及第而入仕为荣。唐后期,“国家之仕进者,必举于州县,然后升于礼部吏部”,再也没有“或太学高第,或诸州进士”的排序了。这反映了
A.官员文化素质降低B.人才选拔方式调整
C.考试舞弊行为杜绝D.科考选才范围扩大
2022-05-19更新 | 45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统计,唐代政府放榜总数为266榜,取士总数为6603人,年均取士为23人;而两宋时期放榜总数为130榜,取士总数为110000人左右,年均取士340人。相比于唐代,两宋
A.统治时间更为长久B.读书人素质比较高
C.统治疆域不断扩大D.治国理念有所不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