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有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序号名称表述
世官制主要实行于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该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该制度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依据,为士族政治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利于中央集权。


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表述。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唐代后期高级官员入仕方式统计表。这说明唐代后期
A.贵族对官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B.逐步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门阀等级秩序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官僚地主依仗门第垄断仕途的历史,实行仕途开放开拓了中小地主入仕的途径,也给平民子弟提供了某种上升的机会,历代名臣学者,贫苦出身的不乏其人。科举制为国家开辟了广阔的人才资源,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这种选官制度使统治阶级成员经常不断地更新,社会上下阶层在合法状态中不间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保持了封建国家机器相对的活力与效率。科举制度造成的文官政治,同贵族、武人政治比较而言,具有相对的清明度,封建王朝历经更迭,但封建中国的社会实体却不间断地延续着。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非常重视中国的科举制度,高度评价这种不论出身、财产、地位、名望等条件,唯凭个人学识进行平等考试、公开竞争政府公职的办法。它以考卷成绩为标准决定是否录取,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有机地溶为一体,整体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水平,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刻苦攻读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是由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来划分的。

——摘编自周少元、程雁雷《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

材料二   当然英国也不是盲目的照搬中国的科举考试体制。它是对科举制在引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性改造以便适合他们本国的国情……鉴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英国摈弃了儒家的人文精神而代之已更适合的公共服务精神的灌输。其次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科学、哲学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考察,以培养全面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由于科举考试的“公开考试”、“平等择优”等原则的合理性及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使得西方国家许多借鉴科举制而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摘编自王亚楠《简析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2021-12-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宋仁宗统治的四十二年中,先后出现了二十多名宰相,其中不乏吕夷简、文彦博、韩琦、富弼这些历史名臣。在唐宋八大家里,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都是这时走上仕途、入朝为官的。大臣中还有范仲淹和包拯这类一流人物。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政治统一促进经济发展B.社会控制相对宽松
C.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D.文化成就臻于顶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
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记载,清前期有富商地主会将产业交付仆人打理,自己则到城市生活;仆人在打理主人产业时也可以积累自己的资产,培养子弟读书做官,主人一般也不禁止。仆人子弟读书做官后,与原主人多不再以主仆相称,而可称主人为伯、叔。这主要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日渐松弛B.民间向学风气浓厚
C.主仆关系趋于平等D.阶层流动机会增加
2021-11-12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唐代,考生在考试前会将自己所作优秀诗文送至朝中达官名儒手中供其传阅和评判,考生若得到推荐,即可任用。科考成绩公布后,凡被录取者都要去拜见主考官,并将其尊奉为“座主”,自称为其“门生”。这些做法
A.重新构建了师生关系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简化了科举考试程序D.为朋党政治提供了土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张居正,祖上四世皆未仕为民,而他却通过科考获致荣显,做出了震古烁今的伟业清官海瑞,父亲亦为平民,且四岁丧父,母亲在困难中将其抚养成人,由举人而得官这表明科举制度
A.为国家选拔了真正的人才B.拓宽了职官的选拔范围
C.利于公平公正风气的形成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层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
社会现象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中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打破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在科举考试正式录取之外,录取数次应举不中的老年士人,他们与正式录取的士人享受同等待遇。这一制度
A.保障公平根治选人不当B.完善科举严格考试程序
C.传播理学促进教育发展D.笼络士人扩大统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